本站訊(張慧霞 鄒思洋 文/攝)9月28日,隨著最后一塊頂板砼澆筑完成,滬蘇錫常城際鐵路先導段太倉站項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,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,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。
滬蘇錫常城際鐵路先導段由太倉站引出,沿站前大道、江南路、興業路,走行至省界與上海市域鐵路嘉閔線北延嘉定段在省界銜接,線路全長10.3千米,在太倉境內設太倉站、白云渡路站、十八港路站3個車站及一個車輛段。
太倉站為滬蘇錫常城際鐵路先導段的起點站,位于滬通鐵路太倉站區西側站前大道,長216.8米,標準段寬22米。車站為地下二層單柱雙跨箱型框架設計,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,整個基坑的作業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,相當于12個標準籃球場大小,深度達22.7米,堪比地下8層樓。
該車站與既有的太倉高鐵站相連,周圍道路主要為站前大道、站南路、S339省道等,地下管線錯綜復雜,車流量大,施工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與不利因素。項目團隊精心組織、科學施工,全力推行并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,強化終端責任管理。常態化開展施工班組“班前安全教育,班中問題排查,班后及時總結”,持續推行以“班子帶頭、部門聯動、全員參與”的聯動帶班值守體系,全方面拉住拉穩管理“安全網”,架起施工生產綠色橋梁,為主體結構施工順利封頂提供了安全保障。
為落實施工現場標準化、施工作業規范化,嚴格控制揚塵污染,項目部以“標準化文明施工”與“揚塵治理觀摩工地”為管理目標,強抓項目環境管理,施工現場四周設置高檔塵隔離圍擋,采用霧炮、圍擋噴淋、車輛沖洗噴淋、內部道路灑水保濕等多道“抑塵防線”措施,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。
建設期間,項目團隊不斷探索“四新技術”,有力提升施工效率與施工質量。在地下連續墻施工中,項目建設人員通過開展QC小組活動有效解決了地下連續墻施工合格率,并連獲嘉獎。在深基坑施工過程中,有針對性地組織科研攻關活動,并形成授權專利、工法、論文十余項。
目前太倉站主體結構已全部完工,下一步將轉入頂板防水及覆土回填施工。該項目建成后,將與上海嘉閔線北延伸段貫通運營,屆時太倉到上海市中心的通勤時間將縮短至一小時內,對深入貫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、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、實現滬蘇同城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滬蘇錫常城際鐵路太倉站封頂現場